浦江:在教育“双减”中做好小学科学教育“加法”-和记娱乐国际

日期:2024-06-18 16:45:12 来源:​浦江县杭坪镇中心小学 作者:​陈晨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现在有哪些工序可以用机器代替人工呢?”“怎么控制大棚里的湿度、温度,让种植处于最佳状态呢?”在浦江县平安中心小学的校外实践基地上,同学们踊跃举手提问,基地负责人化身科学老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一一给予解答,给学生们科普浦江葡萄种植知识。这是一堂别开生面的科学知识普及教育课,也是浦江县平安中小利用当地资源,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一项积极尝试。

义务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的关键期。去年五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一年多来,浦江县多所小学在教育“双减”中,立足课程标准,精挖地方资源,将理性探究、批判质疑、实践创新的科学素养根植到鲜活生动的课堂中,全面落地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举措。

组织显“野趣”的科学活动

近日,浦江县杭坪镇中心小学因时制宜,结合节气知识,开展了主题为“芒种麦成浪 仲夏赏‘丰’光”的科学观察实践活动。学生化身小农夫,在学校的小麦基地尽情体验割麦、剪穗、撮种的过程。“双减”以来,杭坪中小积极开发科学校本课程,丰富活动形式,不但将校园内的多余空地填土造地,引导学生通过动植物观察和果蔬采摘等体验活动自主探究自然科学的奥秘,同时也将美术、劳动等课程融入其中,实现课程“加法”,让科学课程更生动、更有趣。

挖掘接“地气”的科学教具

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在用足、用活现有教学仪器和设施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和学生就地取材,自制科学教具和学具。废弃易拉罐组成的“动力小车”、手电筒和纸板箱结合的“日食演示箱”、pvc管连接的“太阳能滴灌器”......这些创意十足的自制教学具充满匠心,不仅充实了学校科学教学器具的种类,缓解了乡镇小学资源短缺的难题,还极大地提升了实验教学的开设率,让科学课堂更接地气、更具活力。

布置加“新味”的科学作业

“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科学兴趣,习得科学思维,这是我们科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准则。”浦江县园区小学的科学教研组长吴晓刚说道。

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园区小学更为不同年段学生设计了合适的创新作业。吴晓刚说,低年级孩子注重感性认知,作业布置多为自然观察类,如二年级的“小小土探员——写一份土壤报告”;中年级孩子思维向理性过渡,作业设计就偏向于锻炼观察与总结能力,如三年级作业“给动物做名片——做一张动物卡片”等;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创新能力,如利用若干棒冰棍和小木棒制作一座座“家乡的桥”。

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更需要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课程、开展丰富的活动。浦江县教育局将继续秉承科学教育的理念,通过丰富多样的科学课程和实践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潜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网站地图